新华网北京4月26日电(刘梦姣)为期3天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南南合作研讨会:中国在灾后重建范围的援助25日上午在北京开幕。该研讨会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主办。联合国机构代表、中国政府机构代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府代表及灾后重建专家,各国驻华使团及国际组织代表等120多人参加会议。
会议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高级政策专家桑尼主持。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局局长徐浩良第一发表致词。
徐浩良说,2017年,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频。重建是进步的必要首要条件。正是在重建的过程中,受灾民众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并为将来类似的灾害作好充足筹备。他指出,进入新千年以来,中国不断扩大同联合国机构在人道主义援助和灾后重建上的合作,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收获。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国际部主任董青觉得,当今世界充满挑战,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中国自己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但中国想共享中国的进步经验和教训,并积极为他国提供援助和支持。
加勒比海岛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国家灾害管理办公室主任穆林说,2017年9月,飓风厄玛袭击安国,全岛1800多人深受影响。中国政府帮助安国重建250栋建筑。穆林说,感谢中国政府第一时间为安国提供了援助。
加勒比海岛国多米尼克规划、经济进步和投资部秘书约瑟夫说,多米尼克人民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慷慨印象深刻。他说,2017年9月,多米尼克遭遇飓风玛丽亚袭击。中国政府随后为多米尼克提供300万USD的援助。感谢中国对多国提供的准时援助,与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提供的源源持续的支持。他还说,多米尼克和中国在文化、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出售等范围展开了广泛的合作。大家期望能和中国政府进一步深化合作。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政策及项目支持局气候变化和减灾部主任舒尔说,每年,约30%的国家需拓展灾后重建工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拓展灾后重建工作,推进灾后重建工作与各国的进步相结合,关注和促进解决各国因自然灾害而致使的贫困问题。
研讨会上,菲律宾民防局重建与恢复管理办公室主任波萨达斯、斐济经济部策略规划办公室首席经济学家宝拉和中国福建减灾中心主任张晓辉等推荐了本国灾后重建的宝贵经验。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数据,2005年到2016年,约2300万人因自然灾害流离失所。
2017年,中国政府通过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为推行合伙人,为孟加拉、尼泊尔、巴基斯坦、多米尼克、安提瓜和巴布达等受灾国家的62万多人提供灾后援助及重建援助。